大肠结肠和直肠两局部组成。其中结肠从身体的右下腹末尾,在腹腔内顺时针走向,又分为盲肠、升结肠、结肠肝曲、横结肠、结肠脾曲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。
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,位于右下腹,向上续于升结肠,由于其下端为膨大的盲端,故得名盲肠。盲肠的左侧经过回盲瓣与回肠末端相连。回盲瓣内含有肌肉,由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组成。回盲瓣就像是一扇门,它可以阻拦小肠形式物过快地流入大肠,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沛消化接收。回盲瓣具有单向活瓣作用,它只容许食物从小肠向大肠方向单向通行,当小肠内经过消化接收的食物残渣进入盲肠后,回盲瓣可以阻拦盲肠内的食物残渣反流回小肠。
阑尾衔接于盲肠的后内侧壁,呈细管状,长约6-8厘米。老百姓常说的“盲肠炎”,实践上并不是盲肠自身发炎,而是“阑尾炎”。往常我们知道,盲肠和阑尾是两个不同的结构,所以今后自己遇到阑尾炎的病人,可千万不要再冤枉盲肠了。
升结肠长约15cm,是盲肠向上的直接继续,在右上腹、肝脏下方转向左侧,移行为横结肠。
结肠肝曲位于升结肠和横结肠之间,是结肠的右侧的蜿蜒处,由于该蜿蜒位于肝脏下方,所以称为结肠肝曲。
横结肠长约50cm,位于上腹部,在胃的下方,呈横向走行至脾脏下方,续于结肠脾曲。
结肠脾曲位于横结肠和降结肠之间,是结肠的左侧的蜿蜒处,由于该蜿蜒位于脾脏下方,所以称为结肠脾曲。
降结肠长约25cm,沿着左侧腹部向下走行至左下腹续于乙状结肠。
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,因呈“乙”字形走形得名,全长约20-40cm。乙状结肠下方与直肠相连。
<肛门瘙痒是痔疮吗p> 直肠位于盆腔(下腹部)的后部,骶骨的前方,全长约15厘米。直肠腔内有3个半月形的隆起,称为直肠横襞。直肠的末端与肛管相连,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分界限。对男性而言,直肠前面有膀胱、前列腺和输精管等结构;对女性而言,直肠前方则是子宫和阴道。因此,有时分医生为了检查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或女性患者的子宫,可以经过直肠指诊停止检查。